致富彩票

您现在的位置: 致富彩票>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14年中药领域高被引学者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6日 点击数: 次
导读
日前,国际著名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 )在其中文网站上公布“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其研究数据来自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数据库。Scopus是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提供了海量的与科研活动有关的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数据,使得对中国学者的世界影响力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成为可能。其中1651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光荣上榜,入选“高被引学者”名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那么这份榜单中的一直致力于中药研究的学者有哪些呢?小编这就给大家梳理和介绍一下。
果德安,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化学与现代质量标准研究,中药蛋白质组学研究。率先开展了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外成分分析和中药现代质量标准的系统研究工作。对中药及其相关复方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多指标成分定量与指纹图谱技术相结合用于中药复杂体系质量控制的模式,引领了中药分析和质量标准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致力于中药标准的国际化工作,推动中国药典与美国药典以及欧洲药典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制定的中药丹参药材和粉末的质量标准已经通过美国药典论坛的公示,将成为由我国科学家制定的第一个被美国药典收录的中药标准。研制创新中药复方丹七通脉片。共发表学术论文4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70篇(通讯作者论文220篇)。这些SCI论文共被SCI源期刊引用3000余次,单篇影响因子最高9.39。Hirsh指数为27;发表专著12部,其中主编6部。
孔令义,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首席学科带头人。
研究领域为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结构修饰、生物转化、全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新药开发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在上述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在全国中药学学科有重要影响的突出成绩。他主持完成和正在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医药技术创新博士项目、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中之重一级项目、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从白花前胡、紫花前胡、大戟、地锦草、淫羊藿等40余种中药中分离鉴定了2000余个化合物,其中300余个为新化合物,并对一些重要化合物进行了结构修饰、生物转化和全合成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在《药学学报》、《植物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出版著作7部,申请专利5项。
屠鹏飞,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系主任。
对肉苁蓉属、远志属、铁线莲属、大风子科药用植物及中药黄芪、红花等40多种中药和天然药物及中药复方“补阳还五汤”等进行了系统的活性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1600多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00多个。对大黄、黄芪、红花等20多种中药及黄芪注射液等5种中药注射剂进行了系统的质量标准包括指纹图谱检测标准的研究,建立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已研制一类新药1项,五类新药10多项,在研新药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新疆和田地区科技特等奖1项,并获得2001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地奥药学科学技术奖(中药奖)三等奖、2002年度茅以升科技教育奖-北京青年科技奖等荣誉奖。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载100多篇,著作9部,申请和授权专利30多项。
陈士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
在国际上创建了基于ITS2的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方法体系,完成专著《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通过全基因组解析提出灵芝为首个中药基原药用模式真菌,论文在《自然 通讯》发表,被Nature China 选为中国最佳研究亮点推介。完成了260 余种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编著《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发表论文300余篇, 其中SCI 180 余篇,包括平均IF>10的国际著名期刊 Nat Commun、Biotech Adv、PNAS、Nat Prod Rep、Biol Rev 等, 论文他引频次7100余次。
徐宏喜,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药学院院长。
上海市首批特聘专家,2011年起全职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药学院院长、创新中药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主要有抗病毒及抗耐药菌中药药理机制研究和抗肿瘤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至今已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包括Autophagy、 Diabetes、 Journal of Hepat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Organic Letter 等国际著名期刊。总引用次数超过4410次,H指数为34 (Google scholar作者检索),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拥有1项PCT专利和6项美国专利。
吴春福,沈阳药科大学校长。
吴春福教授主要从事中枢神经药理学的研究。在药物对乙醇引起大鼠抗坏血酸释放影响的机制研究中有许多新发现,对于深入理解乙醇的中枢作用机理及研究滥用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首次发现拟人参皂苷F11有抗吗啡成瘾和抗吗啡耐受性作用。正利用这些化合物,采取半合成或生物代谢的方法设计制备其它人参皂苷类成分,为研究开发可望有效抑制阿片类依赖性和耐受性的新药奠定化学和药理学基础。已申请了相关化合物的制备、临床新用途等3项专利,并获得发明专利一项。
陈道峰,复旦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复旦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陈道峰教授主要研究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品质评价及新药研发,主持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 对中药鸡血藤和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其中SCI论文20余篇(引用100余次),副主编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英文版》(2000, 2005)和《植物成分分析》等著作4部。曾获得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保罗杨森药学研究生药学科三等奖(1997)。曾获得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上海市科委科技启明星计划(1995)、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6)和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奖励计划(1999)。
近年来先后主持了科技部十五新药研究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基金、国家新药基金、国家医药局青年基金以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技术基金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并主编出版了《现代老年药学》、《药学概论》和参加编著了《药理实验方法学》、《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等多部学术著作。
段金廒,天然药物化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致力于中药资源化学、方剂效应物质基础及中药配伍禁忌研究,作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和区域性重大基础研究、科技支撑和行业专项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30余篇,其中SCI收录1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已授权专利30余件;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0余名,培养博士后6名,其中1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主编或副主编专著3部。
石建功,中国医学科学院暨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教授,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和新方法应用研究。近年来一直从事中草药和海洋生物天然生物资源化学成分的分离、结构鉴定和活性研究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以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从不同天然生物资源中发现并确定包括具有特殊骨架的新型天然产物120多个;通过化学方法建立了部分新骨架化合物的结构关联。“大戟和马先蒿属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获国家教育部二等奖;一种海绵中新型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获美国专利;藏药旺拉中有机酸苄酯抗老年痴呆的研究获中国专利,并获德彪-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一等奖。先后参与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项目、“九五”和“十五”重大专项、中央级科研院所基础型研究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多数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参加编著作两部。
叶文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暨南大学副校长。
叶文才教授一直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工作,在对150余种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过程中,发现了2500余个天然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00余个、新骨架结构化合物30余类)及一些新药先导化合物。先后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政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十五”和“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40余项。已发表研究论文4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9项(其中31项已授权)、参编著作11部,获一类和新五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各1项。
杨秀伟,北京大学药学院生药学重点学科研究员,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副主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与化学分析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转化与创新药物发现、中药复杂体系科学问题研究和药物的ADMET/Act.研究平台建设。承担多项国家重大课题项目,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载论文40余篇。
陈大为,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教授,苏州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
陈大为教授主持并完成: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十五’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新药研究基金项目”、“辽宁省科研计划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约173篇,其中被SCI收录62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4项。获新药证书18个、临床批18个、开发中品种10个,其中化药一类2个、化药二类18个、中药一类2个。
以上就是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里中药领域的“大牛”学者们,他们中不少也是《中国中药杂志》的编委成员,在这里小编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分38个学科类别,每个学科类别中有高被引学者的姓名、目前工作单位和学术领域三项信息。“高被引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被引总次数在本学科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入选“高被引学者”名单。
遴选标准
研究者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被引总次数在本学科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
技术路线
1. 学科配额,筛选Scopus 收录的所有文献中地址是中国(大陆)机构的作者,统计他们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分布,并按总数2000 人计算出各学科的名额分配;
2. 在各个学科按相应名额筛选出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引总次数排名最高的作者名单;
3. 排除从未发表过被引次数世界前1%论文且论文标准化影响力(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低于 1 的作者;
4. 排除现职工作单位是中国(大陆)以外机构的作者。
 
2014年中药领域高被引学者照片集
 
----转载自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信息速递栏目
http://www.shutcm.com/shutcm/zy/xxsd/xxgg/63032.shtml
收藏】【打印文章

致富彩票相关的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