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彩票

您现在的位置: 致富彩票>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临床中药学(中药药性理论)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9日 点击数: 次
学科名称:临床中药学(中药药性理论)
学术带头人:朱晓新,张瑞贤
学科带头人:林娜
后备学科带头人:孔祥英、张彦琼、张卫
1.学科现有基础与定位
本学科是以中药药性理论与复杂性科学研究室和中药文献室为主体、吸纳所内其他学术骨干创建而成。2012年遴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中药药性理论(培育)”重点学科,2015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中期检查,2018年底以优秀成绩通过专家组验收。
1)学科方向
学科聚焦于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科学问题,重点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解析、中药新功效发现和传统功效评价、中药配伍和方剂作用原理研究、本草文献整理与中医药文献数据库构建等工作,形成了四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①中药药性;②中药功效;③中药配伍;④中药文献。
2)学科队伍
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名,其中高级职称17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2名,覆盖了中医、中药、西医、分子生物和信息等多学科专业;学历组成为:博士18名,硕士4名,大专2名;团队成员中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超过50%,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的超过60%。此外,尚有2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3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科带头人及博士研究生导师。形成了结构合理、高素质、交叉凝聚的学科团队。
3)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期间共获得与学科研究方向相应的38项国家级课题资助,其中包括97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和国家科技重大(重点)专项9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30篇,单篇最高IF为11.27;出版专著17部;获部局级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一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项;参加新药研发获临床批件3项,转让1项。
4)人才培养
学科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建设期间培养了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2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人才1名、北京市科技新星1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1名和珠江青年学者1名,并选派青年科研工作者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和日本东京药科大学等校访学,或接受师承教育,建设期间已有6人次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学习,通过拓宽科研视野来提高学术水平。
教学建设方面,学科承担了部分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实习等带教任务,并参与教材编写,先后出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特色教材《神农本草经译释》和《中药药理学》、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和《中药毒理学》等。在中药学和中西结合学专业范畴内的中药药性、药理、方剂配伍和本草文献研究等方向上,共培养(包括本单位和外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44人、博士研究生16人和博士后10人,其中获国家奖学金研究生3名、优秀毕业生称号5名、优秀学位论文奖7名,其他各种奖学金和基金17人次。
2.学科特色与学术水平
基于70余年的中药基础理论学术积淀,学科在本草文献整理和中药理论现代研究中较明显地体现了传承和创新的特色优势。
1)建立了内容完整、实用性强的数据库
“文革”期间中草药实用手册全文数据库:为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中医药成就,学科成员对全国各大图书馆、书市、地摊和私人藏书进行走访调查、排重和整理,得到相关中草药文献2300余部。撰写了《新中国中草药研究史(1949—1979年)》,并开发出国内第一个《“文革”期间中草药实用手册全文数据库》,对外实行全文检索功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中药百科全书在线开源数据库:参与建立了开放共享的中医药整合数据平台-ETCM,将403味中草药、3962首中药成方制剂、7274个草药成分、2266个已验证的或预测的药物靶点、3027种相关疾病等信息有机整合,为中医药理论科学内涵和方剂作用原理揭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新药研发尤其是现代药物组合发现和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基础和分析平台。
2)提出了新理论、新方案和新技术
提出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新涵义“妨害治疗”,证实中药十八反具有降低、改变或消除药效的作用,建立适用于中药配伍和配伍禁忌研究的多功能技术平台及多元复合研究模式:相关研究结果被2015版《中国药典》配套丛书《临床用药须知》和本科教材《临床中药学》收录,并在The Lancet(abs.)报道,获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创新和发展了中药配伍禁忌理论。
采用发生学和结构主义的新方法对中药五味理论进行研究,提出共时性中药“五味”理论与历时性中药“五味”理论,总结出明以前中药“五味”理论的8大理论体系:相关论文下载量在领域排名第一;出版专著1部。
结合归/引经-向位药性-载体作用和干细胞生物特性研究归经和引经中药治疗脑中风、股骨头坏死和骨关节炎等难治性疾病的作用,指导临床治疗:获发明专利、科技成果奖和6类中药新药临床前证书各1项。
3)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及实际应用
组织全国开展系统的实证研究,协助解决有国际争议的“黄连胎毒”问题: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1篇(占全国同领域总数80%),为以黄连为代表的含小檗碱类中药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的解禁(目前已解禁销售)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获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
发现雷公藤的“护骨”新效应,牵头制作中华中医药学会“雷公藤多苷(甙)片/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指南”,为临床的科学用药提供规范和指导:获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组建全国性的类风湿关节炎中药合理用药研究团队。
基于“疾病治疗靶点-药物靶标”关联网络全局解析策略建立中药方剂作用原理研究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经典名方及中药大品种的功效评估、药效物质发现及作用机制揭示,为加强中医药对复杂性、难治性疾病的防治能力提供新途径。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专利4个(软件著作权1个)和著作1部。
3.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以中药药性理论为指导和核心,继承、创新临床中药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术内涵,对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汇总并加以吸收转化,使中医与中药、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促进临床中药学(中药药性理论)学科的分化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国内具龙头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学术中心和优势学科。
收藏】【打印文章

致富彩票相关的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